什么是弥漫性斑秃?
弥漫性斑秃为无典型的斑块状脱发,脱发均匀分布于整个头皮。从头顶头皮正中分开头发进行观察,枕部头发稀疏程度可能与前额部相似或更严重,耳后区域头发更稀疏可提示弥漫性斑秃。
致病因素
斑秃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因毛囊免疫豁免机制被破坏而引发的器官特异性的、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在本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约有1/3的斑秃患者有阳性家族史。此外精神应激也可能与斑秃发病有关。
临床表现
通常每日平均脱发量>100根 。60%斑秃患者首次发生典型斑秃是在20岁之前 ,也有首次便发生弥漫型斑秃。高达20%的斑秃患者家族成员中有同种疾病,家族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也比一般人群更常见。指甲变化、甲状腺炎、白癜风、特应性皮炎和唐氏综合征在斑秃患者中很常见。
皮肤镜表现
弥漫性斑秃的皮肤镜学诊断标准至少包含以下所述≥1条 :
①黑点征 ;②感叹号样发 ;③断发 ;④黄点征 ;⑤更细更短(10mm)且无色素的毳毛。
特征性的毳毛和黄点征对弥漫性斑秃诊断的敏感性高,而黑点征、感叹号样发及断发对其诊断的特异性更高。
组织病理表现
斑秃分3个组织病理阶段 ,即急性期 、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但在任何一个阶段,毛囊总数并不改变。
急性期:淋巴细胞浸润,部位在皮下组织的终毛毛球部周围;
亚急性期:退行期毛囊数量增加。随着病情的发展,休止期毛囊数量或休止期毛胚芽单位数量也会增加;
斑秃慢性期:本期特点是终毛(T):毳毛(V)值倒置,出现大量细小的毛发,类似于毳毛,与女性型AGA患者的T:V值相似。
治疗
治疗目的是控制病情的进展,促使毛发再生,预防或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般治疗:避免精神紧张,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局部治疗:外用糖皮质激素/局部免疫疗法/外用米诺地尔/外用功效性育发产品。
系统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什么是女性型秃发?
女性型秃发是常见的女性脱发疾病,表现为头顶及顶前区头发密度的弥漫性进行性降低,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多见于青春期和绝经期女性。
致病因素
女性型秃发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除遗传因素外,雄激素代谢异常、缺铁也可能是致病因素。
临床表现
①顶部头皮头发的进行性减少,毛干直径逐渐变细,将头发分开,即使 在脱发早期,也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头发变细;
②前额发际线及枕部区域头发维持正常。女性的前额发际线能够将雄性激素,如睾酮转化为雌二醇和雌酮,避免毛囊小型化,枕部区域含更高浓度的芳香化酶,从而前额发
际线及枕部区域头发维持正常。
皮肤镜表现
主要标准:①额部有>4个区域出现>4个黄点 ;②与枕部相比,额部毛发平均直径小于枕部;(预部有>10%的毳毛(直径<0.03mm)。次要标准:①毛囊周围颜色改变 ;②与枕部相比。额部含单根毛发的毛囊单位比例增多;③毳毛增多。
组织病理表现
典型表现是毛囊总数通常在正常范围内,而T:V比值降低。随着病程的发展,休止期毛囊计数(TC)值也增高。本病的另一个特点是终毛毛囊毛干直径和毛囊的管腔发生明显变化。
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米诺地尔/功效性育发产品;
口服药物:螺内酯/环丙孕酮;
其他治疗方法:微针疗法/激光头盔/点阵激光/毛发移植。
参考文献:芮文龙,盛友渔,杨勤萍《女性型秃发的治疗》
董青,范卫新《3种不同类型弥漫性脱发鉴别诊断及治疗》
杨淑霞《斑秃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