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90年代港星浓密的头发再看到自己稀疏的头顶时,是否会感叹造物主的不公?《诗经•鄘风•君子偕老》有云:“鬓发如云,不屑髫也”,就是说一头乌发如乌云一般,都不屑使用发髻了,而拥有一头浓密的头发正是每个秃发星人都梦寐以求的。
而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脱发似乎比肥胖更让女性担忧!“秃然”,头发就渐渐消失了...
女性型脱发(female pattern hair loss,以下简称FPHL)也就是女性的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 in women)。“女性型脱发”的称呼更为普遍,
这是因为不确定雄激素在女性脱发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并且,此型脱发的临床表型与男性也有所差异。
女性型脱发是女性群体最常见的一种脱发。研究报告称,12%的女性在30岁出头时即有显著的女性型脱发表现,到70岁时,超过50%的女性将出现此型脱发。
临床表现许多患者有家族史,常主诉头皮中央毛发变稀而暴露出头皮。
FPHL 有 3 种主要模式,最常见的为圣诞树模式,也称为 Olsen 模式,以额顶部头发变稀,前发际受累为特征;
第二常见的为 Ludwig 模式,表现为头皮中央头发变稀而前发际不受累;
第三种模式为 Hamilton 模式,患者具有显著的男性化特征,可见双颞部发际线后退,甚至头顶毛发变稀。
枕部毛囊不受雄激素控制,因此不发生 FPHL,可通过比较头皮中央和枕部的分缝宽度评估毛发变稀的程度。在早期阶段,头皮中央拉发试验可为阳性,显示休止期毛发,而病程长者通常为阴性。有些患者存在高雄激素血症的体征,如痤疮和妇女多毛症,特别面部、腹部、背部和前胸多毛。
辅助检查:
FPHL 的主要毛发镜征象为毛发直径变异度>20%,可显示提示空毛囊的黄点,以及小片灶性无毛和毛发周围色素沉着,毛囊口通常存在,可资与瘢痕性脱发相鉴别(见图 5)。
组织病理特征为毳毛样(微型化)毛发数量增加,终毛与毳毛样毛囊比例 < 1 : 3,而正常头皮 > 7 : 1,其他病理特征包括休止期/生长期毛发比值增加,毛囊周围轻度炎症和纤维化。
在临床上,与FPHL 相似疾病的鉴别:
女性型脱发重点需要与休止期脱发和弥漫性斑秃鉴别。
休止期脱发
休止期脱发的鉴别难度相对更大。这种脱发表现为急性或慢性非炎症性弥漫性脱发,脱发发生在头皮的所有区域(可能颞部最明显)。临床病史有鉴别诊断价值,例如大病、严重应激、体重显著减轻、分娩和某些药物,这些因素可能会引起休止期脱发。
弥漫性斑秃
弥漫性斑秃表现为头发密度的弥漫性降低。由于色素性头发优先脱落,成年患者可能会出现头发迅速变灰。斑秃的个人或家族史、部分斑片状脱发区及甲异常可提供鉴别线索。
其他可能需要鉴别的疾病还有牵引性脱发、中央离心性瘢痕性脱发和额部纤维化性脱发等。
此外,如果女性型脱发患者同时有难治性痤疮、肥胖、男性化迹象(如多毛症、声音加深)或其他激素异常征象(如黑棘皮病、月经不调),这可能提示有高雄激素状态。这时患者需要行实验室检查评估高雄激素血症。
女性型脱发临床常见,发病和进展隐匿。总体而言,典型的女性型脱发诊断难度不大,通常基于临床诊断。关键是要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仔细的皮肤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高达17%的患者可能同时患有两种毛发疾病,例如休止期脱发可以与女性型脱发共存。因此,临床评估时,不能总以“一元论”观点看待脱发患者(尤其是当女性型脱发患者同时表现出其他特征时)。
参考文献
[1] Starace M, Orlando G, Alessandrini A, et al. Female Androgenetic Alopecia: An Update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m J Clin Dermatol, 2019.[2] Fabbrocici G, Cantelli M, Masara A, et al. Female pattern hair loss: A clinical, pathophysiologic, and therapeutic review. Int J Womens Dermatol, 2018, 4(4): 203-211.[3] 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毛发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 中国人雄激素性脱发诊疗指南 [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9,30(1):前插 1-1-5.
参考文章
丁香园皮肤时间《女性型脱发的4种鉴别诊断你都掌握了吗》